一个自行车厂,几十万辆车卖不出去,大量裁员,面临倒闭。经一高人指点,车干脆不要了,都扔街上,装个手机App,安装密码锁,转型共享单车,每辆车押金299,光押金就圈了20亿,市值高达几十亿美金。换一个思维,敢想,敢干!就能创造奇迹!不是钱难挣,是挣钱的方法变了!新的思维模式,你不变,世界在改变…
阿里巴巴、百度、腾讯、共享单车……互联网思维涌入各行各业,咱干物流的也高举“互联网+”旗帜面临变革!随即,业内大、中、小企业纷纷转型,拥抱互联网时代。
中国大部分物流公司还是处在物流1.0阶段,即机械化地使货物移动,这与工业疯狂腾飞的速度是不匹配的。对于中、小物流企业,我们想说,要转早点转!转型的目的并不是“在这行吃更多饭”,而是“还能在这行继续吃饭”!
说到底,互联网+改变的是人类的行为方式。
▎互联网+助力物流业降本增效 企业能否多赚钱?
互联网+汹涌而至,颇具规模的企业都得正儿八经弄个网站,搞点信息化管理。再不济,也得加入个“xx平台”。这年头在物流圈子,不懂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,就好像白混了一样。
互联网思维的核心,在于用户体验。现在出门遇见企业老板,无论大小,他们不会说自己是造车的、拉货的、开网站的……他们会说:“我们为用户/行业提供xx服务的完整解决方案!”
有了大数据,可以分析用户习惯,定向推送迎合用户喜好的产品,继而提供相应服务;
有了智能调度系统,可以提高车货匹配效率,从而降低空驶率,为行业降低成本;
有了信息化监控系统,可以全程追踪货物情况,降低货损率、事故率,从而提高安全、降低成本;
有了自动化设备引入,可以大幅降低人力成本。以前6个搬运工5-6小时干完的活,现在一部叉车+一名司机,半个小时就能搞定;
……
举个例子,在珠江啤酒1.3万平方米的南沙仓库里,一瓶瓶标有条形码“身份证”的啤酒,在仓库的自动化系统中15分钟就能“跑”完全程。客户从下单到货物出库,传统流程约需要4个小时,自动化设备操作后最快15分钟就能完成,人手减少了近八成。
如果珠江啤酒投入现代化设备,把成本降下来。假设原本3块钱一瓶啤酒净赚2块,现在可以考虑每瓶多赚2毛钱,亦或是每瓶啤酒卖2块8,走“薄利多销”的路子。
那再如果,每家啤酒厂都把成本降低,啤酒市场的均价变成2块5一瓶呢?
很明显,效率确实提高了、成本也确实降低了。那么问题来了,然后就能多赚钱吗?我想着是中、小企业都在关注的问题。转型需要成本,得到的收益又是否值得我投入这样的成本呢?
而我个人的理解是,只有抓住风口的那部分人,可以多赚钱!
之所以这么想,说一下我个人的观点:在同一个行业里,一家企业的成本低了,竞争力就高了,拥有更大的利润空间,自然是可以多赚钱的。而当整个行业的成本都低了,服务价格也就下来了,比如运价。
能赶在行业变革之前,抢先降低成本的,大赚;在行业转型基本完成,再被迫投入成本转型去迎合市场的,自然是只能自己买单了。
【互联网席卷出租车】
在打车行业,最早滴滴打车、快的打车介入,开启互联网出行的先河!为了在竞争中生存下来,滴滴、快的不断大手笔补贴乘客、司机(上下游)。
滴滴曾表示2015年的亏损依然超过20亿美元,停止给司机、乘客补贴后,预计2017年利润可以到10亿美元。烧钱,是互联网平台在背,而尝尽了变革期的甜头以后,现如今,网约车司机没有了补贴,收入比曾经只低不高。
不跑滴滴,单就被别人接了去;开通了滴滴,在原有成本上还要背负抽成、以及接客的油钱。这场互联网变革,改变了消费者的出行习惯。
【互联网席卷货运业】
互联网涌入物流该咋办?抓住风口是王道
然而,物流业可不止那么几家物流公司。
提及互联网对物流的影响,就不得不提配货APP了。且不说这么多家配货平台至今能否盈利,又烧了多少投资人的钱。配货APP的上游货主、下游司机又捞到好处了吗?
在提高行业效率、降低空驶率的同时,司机跑了更多趟数却和以前收入差不多。“你不拉,依然有别人会拉。”三方物流、配货站、信息部、黄牛等一大波中间商也在面临挑战,要么做好服务迎接互联网;要么挂在互联网平台上放弃某一端的利润。
互联网改变了消费者的生活方式,不论是出行方式、点餐方式、生活方式;亦或是找货方式、找车方式、收钱方式等等。在砍掉一批落后企业的同时,也会滋生一大批新兴企业。抓住风口的人一定会大赚一笔,随波逐流的“跟风者”怕是无法雨露均沾了。(来源:卡车之家网 作者:潘吉-2017.07.21)
评论